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党建园地 | 招生信息网 | 就业信息网 | 下载中心
 温馨提示:欢迎全国各地考生报考湖北民族大学!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生物科学】

2019-06-19 16:30:55  来源:     点击数:

生科院简介

历史沿革:1984年特产系和林学系正式成立,1994年更名为园艺系和资源与环境科学系,2002年两系合并组建了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划出园艺、林学和园林3个专业成立林学园艺学院,2017年划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城乡规划3个专业到林学园艺学院。新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平台较好、社会服务能力强大、人才培养质量优秀和办学特色鲜明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强大,学术水平高,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管理人员45人,其中校内兼职教师6人。正高职称11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人),副高职称17人;博士21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18人;硕士生导师14人,“双师型”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百千万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秀专家1人,湖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女职工2人,恩施州优秀专家1人。

学科建设: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林特食品加工与开发(二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林特食品加工与开发学科下设林特食品加工、林特资源食品应用开发、林特食品生物技术和林特食品化学与天然产物开发四个研究方向。生物学科是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林学与特色生物资源学科群)的主干学科,1999年学院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独自面向全国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研究生20余人。

人才培养: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4个普通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荆楚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和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学科,生物工程是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学科和湖北省“产业教授”岗位学科,生物科学是湖北省“彩虹学者”岗位学科。现有本科学生、研究生近700人。学生培养质量优秀,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0%以上,有的专业达到40%以上,并稳步上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企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中发光发热,有的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工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毕业生满意度、学生培养的达成度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许。

教学资源:学院现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校企共建果蔬食品研发中心、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基地、富硒药用真菌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工作站等多个研究平台;湖北省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武陵地区生物多样性标本馆3个实践教学中心,新建的1.2万平方米的生物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学院建有生物科技与应用和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2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建有湖北思乐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劲牌(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伦药业有限等校外挂牌实习基地60余个。学院拥有各类仪器设备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教学资源完全能够满足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与科研创新需要。

科学研究:学院在林特食品研究与开发、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和生物硒资源基础研究与利用等学科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学院建有特产资源和硒资源开发与利用2个研究所,学校建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发展专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4项,国家民委、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湖北省科技厅民族专项、湖北省重点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等省级项目20余项,湖北省教育厅、卫生厅、恩施州科技局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政府横向合作项目25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取得湖北省科技进步2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1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SCI、EI和CSCD论文100余篇;一批博士、教授长期担任山区人才、企业技术负责人、科技特派员等,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生的培养、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长期以来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发挥科研优势,立足地方实际,用更开阔的视野,打造中国硒资源研究中心、武陵山区林特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心和生物产业技术集成中心,推进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转化不断上新台阶。

学院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加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力度,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更加注重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和企业加强联系,开拓创新,开门办学,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国内知名、省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先进学院,秉承“育人为本、求真兴院”的理念,在新的征程上一路远航,为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082701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职业意愿进行分类培养。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严守法律法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人格健全、职业道德高尚和社会责任感强,掌握食品工程、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基本理论,能在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品质检测与控制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本专业构建“2+1.5+0.5”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宽口径+应用+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目标。即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特长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2年完成大学通识课和科学基础素质教育,1.5年内以课程组群(即课程属于同一种学科门类,建立在同一类学科基础之上的课程,称为课程组群,如生物组群类课程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应用酶学、发酵工艺学,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等。)集中教学,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以及专业创新和企业实训。0.5年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

三、培养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1.知识要求

1.1掌握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

1.2掌握解决复杂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

1.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知识,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包括正确的政见和思辨、法律法规、社会心理、民族文化、人际交往、身心练达的基本知识。

1.4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英语读写等的基本技能。

2.能力要求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甄选文献资料,获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恰当的用文字或图表正确的表达以达到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的综合能力。

2.2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和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3能够基于食品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4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2.5能够基于食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食品工程项目和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这些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素质要求

3.1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等;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维护和弘扬正义。

3.2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身心保健和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3.3专业素质,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理想,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基本完备的职业技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3.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多学科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够就各种问题与相关方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3.5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08)

2.专业类: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

五、毕业学分要求

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最低修满170+8学分:通识课程5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4.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学科教育课程3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8.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3.5学分,选修课程5学分;另须修完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8学分。

六、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年~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共10门,包括工程制图、机械基础、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各门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二)主要实践性环节

完成四项校内实践技能即:食品工程综合实验,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实验,食品生物技能综合实验,产品设计与创新综合实验。

完成1个秋季学期企业实习即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

完成专业技能提高实习,主要包括毕业实习。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结合专业选定课题,或者解决工厂实际工程问题,或者体现科技创新与开发。

(三)主要专业实验

本专业主要完成食品化学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果蔬贮藏运销学实验、食品工艺学仿真实验、食品工程综合实验,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实验,食品生物技能综合实验,产品设计与创新综合实验。

生物科学专业

专业代码:071001

一、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的需求,立足鄂西民族地区,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务实的作风、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掌握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技能、与时俱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在基础教育及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管理及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职业养成教育模式,采用“1+2+1”的培养模式。第1年以通识教育为主,第2-3年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其中“三字一话”等书写能力、语言能力训练第1学期开始,教师教育类课程及教学技能训练从第3学期开始;最后一年为综合实践和职业技能提高。

三、培养要求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教育学及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受到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的系统训练,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前瞻性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践行师德规范和教师情怀,具备从事基础教育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及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具体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要求

1.1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现代生物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1.3人文社科知识: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道德、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1.4教师教育知识:掌握教师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学、基础教育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要求

2.1专业实践能力:受到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生物学不同层次上的基础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

2.2教学及育人能力:理解中学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习得其学习指导方法及策略,具有初步的教学、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策划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2.3科研及创新能力:具备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开展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和创业意识。

2.4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文献、资料,支持学习设计等,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2.5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2.6合作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掌握沟通和协作的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交和协调事务能力。

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师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情怀,敬业精神,乐于奉献。

3.2人文和科学素质:具备较好的人文艺术综合素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3.3专业学科素质: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形成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建立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社会应用。

3.4教师职业素养:具有教育情怀,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尊重学生人格。

3.5身心素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能合格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备较强的国防意识,达到军事训练标准。

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理学(07)

2.专业类:生物科学类(0710)

五、毕业学分要求

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最低修满165+9学分:通识课程5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4.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课程31.5学分(含思政类、计算机类、大学国文,通识选修类);学科教育课程1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5学分(含必修课程55.5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教师教育类课程28学分(含必修25学分,选修7学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9学分。

六、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8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八、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植物学(Ⅰ、Ⅱ)、动物学(Ⅰ、Ⅱ)、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

(二)主要实践环节: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生物学研讨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等。

(三)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生物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083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适应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生物工艺过程设计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行“2.5+1.5”分段式培养模式:

本科培养的前2.5年,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接受专业培养,学习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本科培养的后1.5年,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企业完成方向模块课程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的教学活动由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

三、培养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外语、体育、计算机、人文及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化工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

1.知识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形势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必要的法律知识。

(2)外语知识:在掌握日常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英语词汇、常用短语与句型,基本具备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

(3)体育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掌握几种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掌握日常锻炼的方法。

(4)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5)人文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学、社会学、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知识。

(6)科学修养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7)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常用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试验方法并能通过实验手段判断某些因素的相关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熟悉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8)管理知识:了解企业管理和财务相关知识,了解企业包括生产过程在内的各种流程与环节的相关知识。

(9)专业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生化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0)职业技能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知识;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与生物工程安全等相关政策和法规;熟悉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具备职业认知及择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表达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好的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

(2)专业能力: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3)职业能力:具备必要的实验能力;具有必要的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3.素质要求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1)基本素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专业素质: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安全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具有将生物工程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应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的精神。

(3)职业素质:具有职业规划能力和正确的择业观;遵守科学道德、生命伦理和工程规范;注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

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工学(08)

2.专业类: 生物工程类(0830)

五、毕业学分要求

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最低修满155+8学分:通识课程5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4.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学科教育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38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8学分。

六、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年~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课程体系及实施计划

(一)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艺学、酶工程。

(二)主要实践性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

(1)课程实践

必修: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实验、生物工艺学实验、酶工程实验、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训练与测试。

选修:药剂学实验。

(2)专业实践

必修:项目工程实践(企业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3)思政实践

必修: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含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专题)。

(4)素质拓展

必修:创新创业实践(含论文成果、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国家专利、著作权等)、技能考试、名著阅读、学术讲座、专业资格认证、文体活动、素质修养课程学习等。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上述各类活动,最低需取得6个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三)主要专业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基础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生物工艺学实验、酶工程实验等。

生物制药专业

专业代码:083002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市场需要,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如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生物药物研发、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生物药物研发单位、生产企业、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工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行“2.5+1.5”分段式培养模式:

本科培养的前2.5年,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接受专业培养,学习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本科培养的后1.5年,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企业完成方向模块课程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的教学活动由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

三、培养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1.知识要求

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外语、体育、计算机、人文及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生物技术、药学、制药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

(1)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形势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必要的法律知识。

(2)外语知识:在掌握日常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英语词汇、常用短语与句型,基本具备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

(3)体育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掌握几种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掌握日常锻炼的方法。

(4)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5)人文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学、社会学、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知识。

(6)科学修养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7)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常用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试验方法并能通过实验手段判断某些因素的相关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熟悉实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与技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8)管理知识:了解企业管理和财务相关知识,了解企业包括生产过程在内的各种流程与环节的相关知识。

(9)专业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细胞工程、药理学、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生物药物研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熟悉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10)职业技能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知识;熟悉生物制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制药安全有关政策法规;熟悉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制药产业发展状况;具备职业认知及择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表达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好的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

(2)专业能力:具有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参与和实施生物药物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具有实用的生物制药新技能。拥有对生物药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及控制能力,能对生物药品的基本情况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及做出相应决策的能力,具有用药咨询和市场营销的能力。

(3)职业能力:具备必要的实验能力;具有必要的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3.素质要求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1)基本素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专业素质: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安全意识、效益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遵守科学道德、生命伦理和工程规范;掌握生物制药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实际应用于学习、研究和开发。

(3)职业素质:具有职业规划能力和正确的择业观;注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诚实守信、敬岗爱业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

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工学(08)

2.专业类: 生物工程类(0830)

五、毕业学分要求

必须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最低修满155+9学分:通识课程5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4.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学科教育课程4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46.5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9学分。

六、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4年~8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课程体系及实施计划

(一)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Ⅰ(发酵)、生物制药工艺学Ⅱ(分离)、药理学。

(二)主要实践性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

(1)课程实践

必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药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酶工程实验、生物制药工艺学Ⅰ(发酵)实验、生物制药工艺学Ⅱ(分离)实验、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实验、生物制药设备实验、生物技术药物实验、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训练与测试。

选修:生物药物分析实验。

(2)专业实践

必修: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3)思政实践

必修: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含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专题)。

(4)素质拓展

必修:创新创业实践(含论文成果、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国家专利、著作权等)、技能考试、名著阅读、学术讲座、专业资格认证、文体活动、素质修养课程学习等。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上述各类活动,最低需取得6个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三)主要专业实验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酶工程、药理学、药剂学

学院专家教授指导教学和实践 活动

版权所有©湖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访问统计:  鄂ICP备050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