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理论学习   |   先进典型   |   教育管理   |   学生资助   |   心理健康   |   公寓管理   |   民族事务   |   学生事务   |   辅导员之家
  本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求助指南 >> 正文 >>
控制不住总是玩手机,怎么办?

2017-03-08 14:03:59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手机成继报刊杂志、无线电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便捷时效特性的它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社会关系和感知方式,成为人们身体或思想的延伸。抬头、睁眼,车站、餐厅、马路等目之所及的地方,“低头党”已是遍地开花。我们知道,借助手机而进行的人际交往使人们时刻掌握着主动权,产生“我们是主宰”的错觉。人们可较轻松地创造出自己的“世外桃源”。此外,手机又具备便捷时效信息反馈的特点。手机种种超级接地气的特点即时强化了个体使用的频率和强度,久而久之形成了手机的问题性使用。

所以,今天的主题是

控制不住总是玩手机,怎么办?

1.问:一回到家就想玩手机。用软件知道了家里的wifi密码,删了电脑上的也总想连,也不好跟家人坦白。我已经高三了,本来时间就很紧,总是没有意志力放下手机。怎么办?

答:@L.Cohen:

手机是地球人的“公敌”,大多数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无论这个人处在什么年龄,什么信仰,什么国度。很可能有些人会告诉你如何能脱离对手机的依赖,而他们自己就是手机依赖者。

坦言我自己就是手机依赖者,每天用手机看文章,听歌,交流,看NBA。但我不会在“网易新闻”“第一头条”这样的app上看文章,也不会用手机进行非工作、闲聊性质的交流。

智能手机上的一些功能对现代人而言暂时是无法替代的。例如,我暂时没发现有什么地方听歌能比网易云音乐更方便,有什么地方看球能比腾讯体育更方便。所以,依赖手机的同时,你更应关注的是通过使用手机你获得了什么,手机的哪些方面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把那些不必要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用来去做更好的事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坐上地铁,会发现很多年轻人埋头用手机看武侠言情。如果他们把同样的精力用来读莎士比亚,用来读苏格拉底,在相同时间内的收获会远大于读武侠言情。但如果真把这个事实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中大多数不会认同我的观点,又或者即便认同也不会做出改变。

事情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而不做什么又能有助于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当你想通了这一点,对你而言没意义的事情自然不会再做,而那些你认为对你有益的且必须通过手机完成的事情,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一个浪费自己生命的人,即便没有手机,也能找到无数其它方式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江凌云:

高三的压力可想而知,想玩手机就是想让自己放松,这是你内在动力的要求,压力过大高度焦虑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扭曲的念头,高三玩手机=挥霍时间=少复习N题=高考少考N分=被理想学校抛弃,无异于自取灭亡。看见自己的焦虑,能明白手机的诱惑在哪里,其实就是身体对我们有要求,想放松。如果手机不容易放下,可以尝试其他的放松训练,比如冥想,听音乐,弹琴等。

@xiaojy

把手机上的无关学习的软件删了,或者把你家路由器砸了…哈哈,我开玩笑的。你可以尝试一下时间管理的方法,类似于最近流行的番茄工作法,具体百度,因为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自己完全不去碰手机,那样就算没碰手机,脑子里也会想着碰手机,效率也不会高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使用的频率上进行调整,控制使用次数。最后祝你学习进步,注意劳逸结合。

@顺风顺水:

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也离不开手机。不应该是手机的问题,是你使用的方向,如果习惯了手机可以用手机边听歌边学习的,让手机成为你作业的伴侣,而不是负累。

2.问:今年上高二,自从上了高二整个人就浮躁了起来,静不下心,没有耐心。写作业就要拿着手机,不拿手机写不下去,就一直边玩边写,效率很低,心情变得很不好。我现在想静下心来,戒掉手机,我要怎么做啊?

答:@耿荣:

有一种可能,是我们不想真的去面对一个结果。比如说,我们真的很专心去投入,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那就证明我们“真的不行”。而如果我们是边玩边学,那结果不好很正常,只能证明我们是没有好好学,而不是学了也真的不行。但人生并不需要证明什么,而是在该做什么时候全情投入去做,即便输了,也不留遗憾。

@蜗牛:

你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自律,那就从自律开始做起吧。每天按时起床,叠被子,坚持跑步或者做一些制定的良好行为。可以在做完每件事之后给自己一些奖励,作为强化物。当你真正这么做了,相信自律的生活状态也会给你带来成就感,满足感。这些都是可以强化你坚持行为的因素。坚持走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改变。相信你自己,加油。

@许知怡:

亲爱的,看得出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也能够清醒理智地认识到手机带给你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将它最小化。你有这份理智,摆脱手机的控制是迟早的。关于你说要戒掉手机,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你以后肯定还是要用的,它的出现正是用来考验你的自制力的,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才有可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好。

我建议你可以先手机白天都关机,吃完晚饭查收半个小时,然后关机,第二天晚饭后再查收一下。再以后学习的时候关机,学习结束开机。到最后做事的时候就算有消息,你也能做到充耳不闻。

3.问:就是我也不明白我这种感觉是怎么回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每当我睡前玩手机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不想结束、不敢结束这一天的感觉。我就觉得这个屏幕一黑下去,就一下到了第二天的生活了,就是感觉只要我不把手机关上,就能安心地活在今天;关上手机后,就好像明天我会不在了一样,有一种恐惧!

答:@xinli_3964:

对明天有恐惧,有想打破平淡生活的欲望。不停看手机,是因为感觉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只有现在看手机这件事情了,有不安全感和对生活的失控感。轻微神经衰弱,失眠。短期内有危机未解决。

@姚阳:

朋友,你好。人生还真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很多时候,生活总是不经意地制造出许多的遭遇,让人在经历当中跌宕,当然了,这个过程会有成就、也有错落,有希望,也有遗憾,这样的经历甚至会周而复始,人在这个过程里,有被动接受,也有积极抗争。或许在你生活的这一路,有着一些惦念不下的事件,心中有未完的銮愿,没能获得完整,容易产生未能今日的情况。从生物医学的角度上讲,会有神经衰弱的迹象,当然也有是意识停留的情况。祝好。

4.问:我常常感觉很孤独,没有人关心我。觉得没有意义,然后就会经常删除所有通讯录、QQ、微信里面的人,然后把自己的网名全都改成空的,把头像也改成空白的。然后买一个手机号,重新注册QQ微信,认识新的朋友,过段时间又开始觉得孤独,然后再删。

其实我真的期待一个新的自己,新的改变。以前的人我忘不掉,还会把他们加到我新的通讯录里面,或者说有些人我就彻底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我很难过。当他们看到我消失的时候主动联系我,我会觉得很开心,觉得这个人肯定以后不会离开我的,还有那些我新认识的朋友。然后等到下一次孤独的时候,还是会删掉他。我好痛苦,我的空间朋友圈什么都没有,常常被我清空,如果不清空的话,会非常非常累。但是清空了之后,会非常非常难过。

答:@张佳英:

我想真正的痛苦可能并不是我时常删除微信、QQ和通讯录。真正的痛苦是微信、QQ、通讯录都换了好几个了,却依然没有能真正更新自己。这种希望自己能脱胎换骨、成全自己的愿望我们时常有,因愿望落空后而生成的难过与痛苦也时常发生。

所以,当我们的做法总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时,我们可能需要回头想一想,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你觉得孤独,你感觉别人关注不到你,于是你主动删除了自己的朋友圈,可能你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也不需要他们,我也不需要再关注你们。如果不清空,你心里就一直有期待,别人怎么样能关注到我,认识到我,这当然很累;你希望透过别人的眼光来确认自己,清空之后就好像心理落空了,确实痛苦。你更新了通讯录,觉得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所有人对自己的认识都要更新了,自然也会换来片刻的轻松。当这个过程重复,你依然觉得很累。

你只是从形式上更新了自己,却没有为自己的改变付出实质的努力,自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如想想怎么样真正地改变自己,怎么样让别人关注到自己。不孤独的方式也许就是主动去关心别人,被关注的方式也许就是主动去关注他人。祝好!

小壹君的话:手机丰富资讯的易得性使得人们自觉拉近自身与它的距离,青睐手机的“低头党”的数量日益增多便是不足为奇。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我们可见一些人醉心于手机社交。原因可能在于这种“人——机——人”的交往模式过滤、简化了面对面情境下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彼此之间交流的缓冲空间很大,人们不必要立即给予对方答复或太在意对方的真切感受,甚至有时会误解对方的意思。也即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必动用太多的认知资源来“察言观色”以及给予对方及时反馈,彼此之间信息互动的强度及频率相应地有所减少。如此情景下,掌握着与人交往主动权的个体体验到的交往焦虑程度相比于面对面交流有相当程度上的降低。正是因为这种“降低”强化了个体手机使用行为的频率和强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手机的问题性使用。

有人曾这样感慨:“现在,陪伴我时间最长的就是手机了。”人们似乎因为多功能的手机而陷入一种“群体孤独”的状态中。虽说大家同处于一个时空,但各有所思,各有所指,各自处在自己的空间里。手机的问题使用减弱了人们与身边人交流的分量及深度。

这便是我们和手机相爱相杀的故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去扬长避短地运用它。手机对我们无疑是重要的。我们在享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学着尽量不为其所牵绊,能够把手机当成一种有利于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工具,而非使自己沉溺于手机为我们创设的满是便利的“理想国”,甚至成为手机的“奴隶”。小编始终相信你可以在手机的陪伴下有声有色地度过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文章来源:壹心理网站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363195

友情链接 MORE>>
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高校思政网     全国高校资助信息平台     全国征兵网     湖北省学生资助网     湖北民族大学     民大青年网    
版权所有:湖北民族大学 │Copyright©2015 www.hbmzu.edu.cn |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445000)
电话:0718-8438945 | 传真:0718-8437832 | 招生咨询:0718-8439097 | Email:hbmyweb@126.com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址
鄂ICP备05003316 | 恩公网安备422800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