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单纯的理论阐释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只教不育”也不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如何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反馈,将理论与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结合“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相关内容,在讲解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等理论问题之后,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让学生讨论我国的反腐问题,这既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
首先,给出讨论的大致方向。反腐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如果完全没有约束的漫谈,就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一主题,学生查阅资料的范围限定在典型案例展示;新型腐败的特征;腐败产生的根源及党的对策;国外治理腐败的经验做法;我国的反腐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以上讨论的主题,教师没有给出学生查找资料的范围,也没有给出阅读的书目。这种开放式的资料查找方式,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运用专著、新闻、论文、视频、网页、中纪委网站的相关资料,做的很全面、深入,具有说服力。
再次,合理设计讨论过程。在同学们进行讨论和展示之前,教师面向全体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十年二十年之后,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到了一定的职位,你们会贪吗?”同学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竟然有部分同学异口同声且“理直气壮”的说:“会”。“会”字出口时,还伴随着同学们的笑声。这是出人意料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答案。经过简短交谈,同学们给出他们认为“贪”的合适理由。年轻的一代中部分人有这种贪的想法,如若不能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教师直接的讲道理或者硬性纠正他们,估计效果也不甚理想。于是,此问题搁置,开始讨论。围绕给出的主题,做好准备的同学用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图片、视频展示最近几年贪腐的典型案例,一个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省部级官员或者国家级官员,在事实面前认罪悔罪,一时的贪念,导致终身后悔。通过这些典型的案例,探讨腐败的特征,产生的根源,借鉴某些国家治理腐败行之有效的措施,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实际和当前的政策,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我国反腐在哪些方面尚需加强的建议,将书中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所有问题讨论结束之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围绕讨论,同学们看到贪腐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家庭离散的代价、自由的代价、前途的代价等等。教师再次问“将来你们会贪吗?”这一次,没有了“理直气壮”回答,没有了笑声,同学们只是用沉默和摇头来表示他们的观点。这也表明这次课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教育不就应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