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班主任说┃廖正丽:春风化雨润无声,四载同行育桃李

    发布时间:2025-04-29 17:48:13  点击: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四年前,仿佛就在昨天,我博士毕业进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初任社会学专业21级本科班的班主任。彼时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青涩稚嫩的面庞,我有些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而今再回首,教学楼外的榕树已绿了四载,那些曾与我共赴青春之约的学生们,也即将奔赴人生的下一程山海。这一路,我以师者之心为舟,以温暖与责任为楫,在教育的河流中,与学生们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的诗篇。


一、播种:以规划为犁铧,耕耘时光的沃土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新生入学的第一次晚点名起,我便将“时间”二字刻进学生的意识里。鼓励学生以“四年之约”为蓝图,锚定目标:或考研深造,或考公为民,或投身职场。四年时间里,我没有缺席过一次晚点名,也几乎每次晚点名都会给学生们“唠叨”:四载春秋,看似漫长,实则弹指一挥。我希望学生珍惜时间,明确目标,并引导学生将大目标分解为每学期的具体行动:大一夯实专业基础,大二参与社会实践,大三明确考研或就业方向,大四冲刺收官。

我深知,规划并非一纸空谈,而是需要细化为每一阶段的步履。作为班主任,我在其中的意义则在于不断地与学生谈心谈话,引导学生分解月目标、周目标,尤其在考研、考公的复习阶段,嘱咐学生每周一总结,每日一总结。每周晚点名不厌其烦地强调,鼓励或督促、唠叨或批评成为了我的日常。犹记得一位高考失利的同学初进大一时犹豫要不要回校复读,她多次找我谈自己的梦想,问我该如何选择,我告诉她本科教育的目的,告诉她通过大学四年努力学习可以冲刺进入更理想的大学。后来,她成为自习室的常客,如今已手握211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尤记得她考研复试胜出时激动的给我留言:老师,我实现了我的梦想!

‌二、灌溉:以关爱为甘霖,滋养博学的志向‌

“教育是灵魂的唤醒,而非知识的填鸭。”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育人需如春风化雨,既润物无声,又直抵心田。班级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为了能够更好了解他们的实况,我通过班委、寝室长定期反馈,默默关注他们的动态;以“课后闲谈”为由,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

四年以来,我几乎没有正面严厉批评过学生,一直秉持温和耐心的态度,把学生当朋友,真诚相待,经常与班干部联系沟通,了解班上因家庭变故、恋爱纠纷、学业困难等心理压力较大学生的近况,与学生科老师合力寻找更多资助名额和机会。记得大三暑假那年,部分同学留校复习备考,暑热外加学习辛苦,有些心疼,我为他们做饭小聚,通过饭桌上的谈心交流缓解学习的疲倦困怠,给学生家的温暖与关怀。

在做一名班主任的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专职教师,可以从生活到学习,从寝室到课堂,方方面面去关注我的学生们。社会学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证性和理论性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世情。结合《社会调查实训》课程与“三下乡”活动,组织选题,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参与田野调查,并严格要求大家将所见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形成调研日志与调查报告,参与观察,见证历史,见微知著。

通过各种方式的锻炼,我班级的孩子们在四年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他们中有优秀团学干部,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项目主持人,有大学生挑战杯获奖者,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

三、收获:以硕果为礼赞,见证青春的绽放

毕业季来临,我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有人带着录用通知来报喜,有人红着眼眶倾诉择业困惑,我总以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相赠,劝勉他们既要仰望星空,亦要脚踏实地。而今,班级考研率近20%,部分学生已签约心仪岗位。我永远会记得班上第一个就业的同学,我在宿舍与其交流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我深受感染,作为班主任也由衷的感到高兴与踏实。这些小小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个清晨的督促、深夜的鼓励,是四载春秋的倾心相伴。

四载班主任生涯,我未曾用过一次严厉的批评,却收获了满满的信任。或许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之道,贵在以心印心,以情共情。那些在办公室的促膝长谈、在宿舍楼的匆匆步履、在厨房的烟火氤氲,早已将“班主任”三个字,酿成了学生们生命中“亦师亦友”的芬芳。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感叹,班主任的工作太过繁琐,这四年来,我和学生们打过多少次电话,有过多少次恳谈,我也算不清楚,但就算在我自己亦疲倦和承担压力的时刻,我也随时准备着用最好的最积极的状态面对学生们。我不敢有一时一刻的松懈和敷衍,因为我深知: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共振,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四载班主任生涯,我始终记得杜威那句“教育即生长”。与其说我培养了学生,不如说我们共同完成了生命的相互滋养。若问我何为好的教育?我想,不过是以真心换真心,在平凡的日夜里,种下不平凡的希望。

四、感谢:教育是一群人的事业,是师生共谋共建的理想

社会学强调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的学院,一个结构紧密的小小社会中,是全院师生拧成一股绳的共谋共建实现了我们的教育理想。

“师者,当是提灯人,而非赶路人。”记得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们在课堂上不断给学生提醒与叮嘱,建议学生们早做规划,带领学生们进入社会参与观察。我和学生科老师一起为学生建立“志愿分流记录”,一起深入寝室深入课堂,不定期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将宏愿分解为课业成绩、社会实践、技能提升的涓滴努力。面对考研学生,全院老师一起上阵,各司其职,化身“资源桥梁”,根据他们的志愿进行针对性的考研辅导,让他们在网上查找历年真题,联系相关学校咨询情况,复试时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与准备工作,确保考研的顺利;面对求职学生,我们提供辅导,建议他们把简历做得精美,给考编进面的同学们给予鼓励和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提示,尽量做好每一个环节。

收获的五月,当学生们的喜报一个接着一个,当每个老师脸上都洋溢着骄傲,我深深地理解了全员育人的内涵,也开始思索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感谢我能在班主任这样一个岗位工作四年,感谢我的人生中有了这群学生,这是情感的双向奔赴,更是我和学生们的共同成长。希望我的学生们一生平安,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黄俊  审核:曹召胜 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