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9-16 22:07:53 点击:
张荣华,中共党员,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23级研究生,荣获2024-2025年度“十佳共青团员”称号。
张荣华
逐梦学术:深耕专业的探索者
张荣华与数学的邂逅,源于她心底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当众人视数学为“拦路虎”时,她偏要探究其难在何处。研究生阶段,面对复杂理论与难题,她凭借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稳居专业排名第一,并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她以兴趣为引,把理论当成需要“通关”的谜题;将知识体系拆分为小单元,让进步清晰可见;“卡壳”时暂放问题,沉淀后再寻突破;精力充沛时攻难,碎片时间及时巩固——这是她长期积累的经验。
学习中,她系统训练逻辑思维,不仅吃透数学理论,也养成理性决策的习惯。数学证明从理解到应用再到推导的过程,带给她独特的成就感,于是在逐梦学术的路上,她收获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助力其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实现突破。目前,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三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SCI一区期刊,并主持一项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创新能力。
赛场争锋:突破极限的挑战者
为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张荣华研一时便跟随师兄师姐参与竞赛,并逐渐成长为团队核心。她在参与的6项学科赛事中屡获佳绩,但也曾经历过失败。团队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曾因时间紧、任务重而失利,遗憾和自责情绪在团队中蔓延。但她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及时调整心态,迎难而上,与队友从赛题分析、主题确定到题目求解和文章撰写,每个环节精益求精,最终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不满足于现状、勇于突破的她,始终积极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跨领域参赛时,面对全新的知识体系,她总结出“抓住核心、快速迭代、边学边用”的高效学习方法,迅速将新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富的竞赛经历让她在课堂之外迅速成长。信息整合、问题分析与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效分工、倾听包容等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心态的成熟……这些进步让她坚定了持续学习和迎接挑战的信心。再次站在赛场上,初次登台时的紧张早已化为如今的从容自信,这份蜕变让她坚信:勇于尝试是一切成长的金钥匙。
张荣华所获荣誉
青春担当: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在张荣华的成长道路上,导师詹建明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导师不仅科研能力突出,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让我明白,真正的科研既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踏实精神和家国情怀。"如今的张荣华,已成为团队核心和别人的榜样。“荣誉的本质不在于奖项本身,而在于它所带来的责任意识、自我激励和持续奋斗的勇气。"张荣华认为,曾经获得的荣誉是"来时路"的印记与沉淀,更是向着木头持续继续前进的动力。面对学弟学妹,她始终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青年人树立清晰的目标,结合自身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从事研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更要有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张荣华始终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她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坚定了将青春奉献给民族复兴事业的信念。她不仅积极参加团日活动,还长期在学校和医院担任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的承诺。
谈及未来,张荣华表示将深耕数理建模与智能算法融合研究,以数学思维剖析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在智能交通时空预测、医疗健康数据建模等领域,让模糊信息粒成为连接理论与应用的桥梁。未来,她计划在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治理等方向,以创新算法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以青春力量助力模糊信息粒理论与机器学习融合发展,在赋能智能决策研究过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数学人的奋斗华章。(记者 刘尘琳 编辑 余思阅 责任编辑 何晶 审核 刘亚琼)
注;曾获 2023-2024“优秀研究生”称号; 2024-2025“优秀研究生”称号:2023-2024学年所在寝室获得“标兵寝室”;2022-2023 年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3-2024 年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4-2025年度“十佳共青团员”称号;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级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级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国奖;研究生国创赛校赛第八;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SCI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主持一项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