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5:09:01
点击量:次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编辑:曾周颖 杨春瑶作者:周明杰 曾周颖审核:廖希为
4月1日,我校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明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202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光波技术杂志》(《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影响因子4.1)发表了题为《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对称振荡孤子分》(“Symmetric oscillating soliton molecules in mode-locked fiber lasers”)的学术论文。
《光波技术杂志》刊登论文的样刊截图
从二区到一区:解读层次跳跃密码
在新校区工程中心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熟练地调试光谱仪的明雨。测试光谱、记录每一次数据、画图分析,看似枯燥、琐碎,但她却乐在其中。“那段时间,我们早上七点到达实验室找到光谱仪的锁模状态之后,就一直记录数据到晚上十点半。在做完实验之后,我们画图分析实验现象,也会有做不出来的时候,当时真是‘抓耳挠腮’。导师也会开导我们,他说科学家做实验也有失败的时候,做不出结果,就重新来一遍。”
研究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对称振荡孤子分子,需要突破传统孤子理论的框架。在导师的指导下,明雨通过构建新型动力学模型,观测到孤子分子在特定泵浦条件下的对称振荡行为,并揭示了其与激光腔非线性的关联机制。2023年11月,她将论文投向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却在次年二月收到了期刊审稿人的拒收信。但也正是期刊审稿人非常专业的建议,帮助团队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方向。
遇到困难,不去妥协,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明雨和团队其他成员越挫越勇,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攻坚。他们做了数不清的实验,将数据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修改期刊审稿人提出的要求,更加精准阐释了“长波长与短波长的边带相对于中心波长以对称反向的方式振荡”现象,逐步完善论文的结构,提升了论文的整体性,修改论文到最终版不下五次。最终,论文得到期刊审稿人和编辑的高度评价,被期刊顺利接收。“收到论文录用通知的时候,正在做实验的我们感觉长久以来的努力有了回报。”明雨记忆犹新。
从萌新到主力:逐渐提升科研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明雨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培养和支持,更是她大学阶段扎实努力的结果。
大一起,明雨在本科生导师制的牵引带动下进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实验室。“刚进入实验室,面对各种陌生的仪器,我有点手足无措,好在有导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慢慢地适应了。”学习之路并不如立竿见影般轻松。明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导师的建议下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并总结论文之间“相通”的地方。在实验室,明雨从做一步问一步、走一步看一步的科研“小白”,一路摸索着前进,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历练中成长为全程参与实验的核心成员。“现在,我对实验流程变得熟练很多。每次调整偏振控制器都能找到很好的锁模状态,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汇总画图表示出来,一系列操作下来不会卡壳。”明雨指着实验台上的光谱仪说道。
明雨正在操作光谱仪
大二、大三的暑假,明雨与团队成员们一直留在实验室测试数据、做实验总结。一周有六天的时间,他们从早到晚都待在实验室。“钱楷老师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实验室询问实验进度,对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大家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这样良好的研究氛围也带动了我。”正是这段“打基础”的经历为明雨成功发表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至众:群体与个人同向行驶
“我并不是学院最突出、最厉害的同学,学院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学生。”明雨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的培养。
一直以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创新链、产业链为主导,以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建立智能科学与工程类应用型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许多类似明雨这样的优秀学生,他们本科毕业后都成为了继续深造与就业市场的“双优候选人”。
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来校指导
“如2020届毕业生刘国帅,2021届毕业生付雅君,2022届毕业生刘长进、李文雪,2023届毕业生何服珍、张卉,2024届毕业生邵天宇、陈祯权等优秀学生的成长轨迹是学院育人理念的一个缩影。”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钱楷提及自己的学生如数家珍,“在课程教学中,学院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方向,结合学生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提供针对性指导。看到学生学有所成,独当一面,老师们的内心是充满喜悦和骄傲的。”融合多元教学方法,在变革中不断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生长”空间。近三年学院学生获国家级奖项95项,省部级奖励372项。
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电路实验室
明雨所在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围绕激光技术、工程光学两个方向与恩施州旅游建设相关公司、武汉光谷地区部分公司、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需求深度对接。这种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职业认知和实操能力。“我们能够提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科技前沿动态,接触到实验项目。在项目研究中不断加强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自身探索精神。”对于如今所取得的成绩,明雨对学院和深圳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表感谢。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如今,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明雨已经收到四家公司递来的橄榄枝。在谈到对未来规划时,她认为自己能够稳步前进,将专业课堂和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在光电行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