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学校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民大人物 ▏王锐:古学为己 勉力而行

丰富的阅读经历让她种下文学种子,笔下的篇篇文章为她铺出文学之路。坚韧豁达,力争上游,三年如一日地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诠释热爱与坚持;学无止境,行以致远,在文学沃土上深耕发芽,继续探索古先贤的文学艺术。她就是学校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王锐

王锐,中共党员,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成绩优异,获评“二等学业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读研期间,共发表三篇省级学术期刊论文,并在高校学报发表一篇论文。2022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


持之以恒 沉淀初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路走来,王锐遇到过荆棘,直面过坎坷,但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止她生根、发芽,成长为优秀的模样。

出于对唐宋文学的喜爱,王锐把它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在谈到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不同之处时,她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发散式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需要系统深入学习。在入学前,我就找来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等经典书籍翻来覆去仔细研读,不断提高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王锐笔记

日常上课时,她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边思考一边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再对笔记进行整理与研读,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规范等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论文写作当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她还积极参加许多线上文学讲座和学院举行的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在“程门问学”“文学遗产”“文史知识”等平台上了解学术最前沿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针对近期的阅读、研究展开讨论,交流写作心得以及运用到的文献资料,吸取长处、弥补短处,共同进步。

“做学术研究既要以原典为根本,又要掌握学术前沿,这样才能开拓视野,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不至于拾人牙慧。”翻阅文献资料、浏览学术前沿论文、做阅读笔记,是王锐三年学习的常态。她有时在图书馆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再花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做摘抄整理,坚持八小时学习法则。撰写论文时,王锐习惯于先整理资料,再着手写论文,她的每一篇课程论文篇幅都在一万字左右,每次撰写她都要花费一至两周的时间。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篇幅约十万字,那段时间,她从早上九点写到晚上九点,始终沉浸在论文和典籍中。

通过对唐宋时期文学大家的分析学习,王锐对李白的精神世界和传奇人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阅读了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安旗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并以这两本书为底本,参考作者的注释和编年,再借助王兆鹏老师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对李白的游踪及其诗文进行整理。2023年8月王锐随导师参加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暨李白文化研讨会,她聚焦于当下学术热议文学地理学与时空并置的研究方法,在大会上作《论李白诗文城市书写的时空艺术》论文汇报。“王锐是一个勤奋刻苦、擅长思考,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好学生。在参加的多项科研项目研究中,积极主动、踏实肯干、思维敏锐,表现出不俗的专业素养,取得了多项优秀研究成果。” 导师徐定辉对她赞叹不已。

王锐参加研讨会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非常惬意与享受的

阅读写作是王锐守望的心中高地,“它是建立在我真正想去做,喜欢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的基础上。”自幼时起,她便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最喜欢看小说、现当代文学和一些诗词赏析,在富有故事化的情节中畅想遨游,跟随名师大家品读经典著作,对她而言,读书不仅是扩充知识储备的途径,更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

在读研究生以后,王锐对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深切。她每个月都会读两三本书,对于感兴趣且具学术性的书,她通常会整本阅读并做笔记,对论文写作强烈相关的书籍,她则会针对相关章节展开专门阅读,还会把书籍的出版社、页码标注清楚,方便后续查阅。

王锐书桌

丰富的阅读经历助力她更好地理解文学,詹福瑞的《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一书将西方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生命意识相联系,让她从中深刻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互融与互通,以及交叉学科的魅力,在读完李白诗全集后,王锐发觉李白的浪漫基于天才理想的难以实现,这与她此前阅读过的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遂基于此,2023年她发表了关于李白精神困境的论文《“天才的白日梦”与“现实苦闷”的挣扎:李白诗中精神困境探奥》。

王锐参加研讨会

在导师的指导下,王锐学习到一套高效实用的阅读方法——分类读书。她认为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是单一的,例如美学的书里也可能谈到诗词的赏析,她在读书时用便签摘抄学者观点、古籍名句,并按照诗学、词学、美学、心理学等类别分门别类,这样既能让她接收到更多领域的文化知识,也能更有逻辑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便于论文写作过程中按类别查询文献资料。研究生期间她积累了厚厚的三本笔记,每一本都承载着她三年时光里阅读的痕迹。“因为真的很喜欢自己做的事情,所以并不觉得枯燥。功利性的研究是很困难的,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王锐认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她能从文字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


热爱生活是探索文学的具象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王锐喜欢旅行,亲身去感受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在湖北孝感参加研讨会时,她和导师去了李白曾经“酒瘾安陆十年”的安陆白兆山,在层峦叠翠的山中眺望远方,在李白故居寻幽览胜,看着李白在安陆的经历、诗文,切身感受李白隐居时的快活时光。当她游玩奉节白帝城、三峡之颠后再次阅读到《山川为证:东亚古典文学现地研究举隅》一书中关于奉节三峡之巅的有关内容时,书中的画面与脑海中的记忆开始重叠,这种奇妙的体验让她更加坚定要继续寻山问水,在自然之景中感悟文学之韵。这些旅行经历也为王锐的论文提供了灵感,在撰写《李白诗文城市书写》时,她发现庐山上的景点与李白笔下的景观十分吻合,在黄鹤楼上眺望远方也的确能看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这种与古人同时空的感觉让她文思如泉涌。

王锐旅游时拍摄

在王锐的室友董曼眼中,王锐一直充满活力,做什么事都很有干劲。“去年四月份,我和王锐一起去了地心谷,那天天气不是很好,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感叹有时候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她说的,大自然可以治愈每一个心情低落的人,而与她的地心谷之旅,也带给了我很多力量。”董曼回忆道。

王锐和室友合照

王锐目前已被湖北大学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谈到未来规划时,她说:“每一个阶段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奋斗。”这是王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弟学妹的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确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终将会收获累累硕果。

专题专栏

  • 媒体看民大

  • 桂园英才

  • 视频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