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 学校主页| 党委宣传部| 联系我们|

我校举办第二十一届“启真杯”辩论赛决赛

4月8日,我校第二十一届“启真杯”辩论赛决赛在行政楼一号会议室举行。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翔宇,校团委书记吴珊,教务处副处长宁华宗,学工处处长方云霞,研究生处副处长申莉,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唐卫青,法学院副教授蔡世鄂应邀出席并担任评委。

比赛现场

经过一个月激烈角逐,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外国语学院代表队、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教师教育学院代表队四支队伍成功进入决赛。此次辩论赛共分为开篇立论、一对一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老师点评七个环节。最终,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荣获本届“启真杯”比赛一等奖,教师教育学院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三等奖,外国语学院代表队获得优胜奖。其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的四号辩手肖杰获得本次大赛最佳辩手称号。

一等奖颁奖现场

二等奖颁奖现场

三等奖颁奖现场

优胜奖颁奖现场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VS外国语学院

来自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正方代表队和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反方代表队围绕“国情教育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还是民族自豪感”展开辩论。

开篇立论环节。正反双方各自亮明观点,分别陈述理由支撑本方辩题。正方辩手先声夺人,对我国当下国情和疫情现状分析,表示危机感在国情教育方面有着重大作用的观点。反方辩手从容不迫,以我国悠久文化底蕴为切入点,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层递进进行阐述,他表示,危机感是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而自豪感让人正确认清现实,培养自豪感更具现实意义。

一对一攻辩环节。正方辩手引用古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证明危机感的重要作用。反方辩手则首先肯定忧患意识的意义,随后点出仅有忧患意识并不能解决问题的观点,表示解决问题需要有直面问题的信心。

自由辩论环节。正方辩手首先表明忧患意识重要性,认为危机感更具有行动力和现实意义。反方辩手镇定自若,通过列举康师傅事件、入团誓词等实例,表示危机感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且危机感会在人们心里自觉放大,并不需要刻意培养。双方辩手争锋相对,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观众提问环节。针对“在没有对国家的信仰情况下怎么进行国家发展”这一问题,反方辩手从容应答,认为民族危机感能够让国家在未来遇到更多危机时做到防微杜渐,更稳定、长久发展;面对“自豪感是对国家的一种信仰和认同,没有自豪感国家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正方辩手表示,国家发展曲折而不易,在发展陷入低谷时应重视民族危机感,从而更好发展。

唐卫青点评

唐卫青作点评。她首先对辩题意义和辩手表现表示肯定。随后,她提及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结合,才能进行精彩辩论。最后,她呼吁学生应关注国情和国家进步,培养爱国情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VS教师教育学院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正方代表队和来自教育学院的反方代表队围绕“乡村振兴更需要文化振兴还是产业振兴”展开辩论。

开篇立论环节。正反双方辩手各自亮出观点,陈述理由支撑辩题。正方辩手以“需要”“重要”的定义为根据,证明文化振兴更能体现出乡村振兴本质要求。反方辩手则引用习主席经典语录,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更有利于乡村振兴。

一对一攻辩环节。正方辩手提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认为文化能为乡村振兴赋能,文化应先行。反方辩手提到中国发展目前仍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发展产业才是第一任务,在产业建设基础上发展文化才能推动中国进步。

自由辩论环节。正方辩手以“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这一观点为切入点,以乡村中存在“懒汉现象”为例,认为文化振兴应是乡村振兴的根,人才振兴才是乡村振兴,否则本质只是城市振兴。反方辩手从容自若,对文化振兴定义进行提问,并陈述只有产业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的观点。

观众提问环节。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后如何防止资源外流”这一问题,反方辩手认为产业振兴是前置性的基础,不讨论产业发展只讨论资源外流是没有意义的。针对“产业是基础,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应如何解释”这一问题,正方辩手首先肯定产业的重要作用,随后引用“扶贫先扶志”这一扶贫方针,阐述乡村振兴应以文化当先。

罗翔宇点评

罗翔宇作点评。他首先对辩手表现表示满意,他认为学生对乡村和国家发展已拥有较多了解。随后,他表示,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没有轻重之分,两者都有重要作用。最后,他呼吁学生应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大局意识。

据悉,“启真杯”辩论赛已连续举办20届,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引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思考,提高个人素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教育的开展。

最新动态

专题专栏

  • 媒体看民大

  • 桂园英才

  • 视频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