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9月20日晚上,我院在4101和4202教室分别开展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2025版)专题解读会。本次解读会主要面向我院2025级新生,由我院团委书记程琴主讲。
解读会上,程琴首先强调了本次解读会的重要意义,旨在使2025级新生了解“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科学规划第二课堂的完成情况。她指出,“今年,学校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是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也是紧密衔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的具体举措。”
接着,程琴老师对修订后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主要从修订背景、项目体系、学分规定与认定标准、项目评价与结果运用、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她强调核心变化在于学分要求:总学分由原来的2分提升至4分。其中,2学分维持原有的“学时兑换学分”的方式获取(16学时=1学分),新增的2学分需要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认定,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具体负责。
随后,程琴老师系统介绍了获取学时的六大项目类别。一是思想成长类(必修):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团日、学术讲座、青马工程培训、思想成长类活动等途径获取,旨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实践公益类(必修):涵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讲座等;三是文化体育类(必修):包括参与文体活动、社团、文艺创作、体质测试等,目标在于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与文化素养提升;四是创新创业类(必修):通过学科及技能竞赛、大创项目、创业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途径获取;五是工作履历类(选修):包括在校、院、班、舍等各类学生组织工作任职履历,着重锻炼学生组织协调与综合能力;六是技能特长类(选修):获得语言、计算机、职业技能等资格证书,或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讲座、活动、比赛的经历。其中,除创新创业类外,每个必修项目需至少修满0.5分(即8学时)。
最后,程琴老师着重指出,修满第二课堂成绩单规定的4个学分是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也是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先、推优入党评选和推荐的重要参考要素。并再次强调:“2025级新生务必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成绩单,尽早规划,积极参与多元化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升学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解读会内容详实、解读清晰,有助于帮助2025级新生全面、系统理解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政策框架、学分构成、项目类别及实施路径,为其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作者 陈旭睿 编辑 江佳慧 程琴 审核 陈根洪)